海报.jpeg


题目:水主未来

时间:2021.05.14-06.10

艺术家:马可·靳克    史泂文

主办:奥地利驻中国大使馆文化处

协办:往来文化

 

艺术家介绍:


马可·靳克: 

马可·靳克于1975年出生于奥地利的Gasshoen。在他的艺术作品中,马可·靳克以一种新的方式诠释了舞台摄影。一方面,他给观众一种偶然见证了一个转瞬即逝的时刻的感觉。另一方面,他将主体重新摆放成物体,反之亦然。马可·靳克创新地使用煮沸的胶片进行摄影。


· 史泂文:  

史泂文,西安美术学院本科及硕士毕业,现生活和工作于北京。她的新油画《呼吸》系列是艺术家在2020年重新使用毛笔后的新作品。 这个 "呼吸 "系列的创意来自于艺术家潜水时的感受和体验。以前的线条似乎消失了,但色彩更纯,画面更饱满,更直观,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前言:


在中奥建交50周年之际,奥地利驻华使馆文化处推出“艺术遇见科学”跨学科交流活动。针对全球性议题,从水、木、土、空气这几个元素切入,以科学与艺术对话的方式展开探讨和对未来的展望。“艺术遇见科学”从第一个元素“水”开始,由奥地利驻华使馆文化处和往来文化主办的“水主未来”奥中艺术家联展由此诞生。


奥地利艺术家马可·靳克(Marko Zink)的水下摄影作品“潜泳者”系列探索痕迹与记忆的关系。艺术家不借助任何潜水工具,使用事先用水煮过的胶片,来拍摄那些沉入海底的日常物件。他运用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创造了一个美丽却迷失的水下世界,通过主客体显现和缺失之间的互换,提醒人们对生活中习以为常之物-例如“水”的关注。艺术家借此提出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地球上的水消失了,人类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中国艺术家史泂文油画作品“呼吸”系列是艺术家2020年重提画笔后的新作。这次“呼吸”系列的创意源自于艺术家潜水时的感受和体验,以往的线条看似隐没消失了,但色彩更纯粹,画面更饱满直观,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两位艺术家都潜入同一媒介“水”来进行创作:马可·靳克屏住呼吸进行水下摄影,史泂文用画笔描绘在水下可见的呼吸。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在黄埔古港胡氏宗祠的往来空间进行对话。宗祠的建筑本身在地理上与水有关。在这座拥有三百多年历史的胡氏祠堂里,“水”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其布局讲究“四水归元”,将四方之水汇聚于此。因此,“水主未来”奥中艺术家联展在此举行将被赋予一层特殊的意义:东方与西方在此相聚,科学与艺术在此相遇。


在“潜泳者”系列中,艺术家并不借助任何潜水工具,使用事先用水煮过的胶片,来拍摄那些沉入海底的日常物件:富有东方意象的灯笼和阳伞、象征西方文明的男士礼帽和女士高跟鞋、被主人遗忘的旅行箱、以及散落在水里的书页等,均营造出一种主体缺失的不在场情境。我们也许会问:谁把这些东西落下了?是高跟鞋的主人走失了?还是高跟鞋自己迷路了?那位戴着礼帽的男士是和这位女士一起出走的吗?答案沉没在水中,随波逐流, 留下的空缺被水填充淹没。人类在进化史上只不过占着很短的一段时间,而水早在人类出现前已经存在了几十亿年,人类习惯了水的存在,却往往忽视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中国艺术家史泂文油画作品“呼吸”系列是艺术家2020年重提画笔后的新作。史泂文擅长用线条来呈现笔墨纸的多维世界,她的线条继承了中国传统书画里线条的某些功能,比如呈现线条本身的美感、塑造空间和体积,甚至以线条勾连直接进行传统山水改造,然而她的画面仍是高度抽象的,更是高度个人化的。这次“呼吸”系列的创意源自于艺术家潜水时的感受和体验,以往的线条看似隐没消失了,但色彩更纯粹,画面更饱满直观,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呼吸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在陆地上我们的呼吸是不可见的,但是在海里我们的状态是紧张还是放松都通过这些气泡体现。随着慢慢深入大海, 周围的颜色逐渐消失最后只剩下深蓝色,周围安静得也只能听见自己呼吸时吐出气泡的声音,这些气泡就像陨石来自太空不属于地球一样不属于海洋。”艺术家如是说。


相关活动:


思想者驻留——人类学者周雷


人类学家周雷在往来空间进行了为期6天的思想者驻留,对当地宗教、祠堂、亲属、水道、美食、建筑进行了充分的实地考察。本次驻留中周雷共输出了六段总时长三小时的博客节目及一场具有强烈在地色彩的沉浸式多感官水剧场。


思想者餐桌:


2021年4月29日在“水主未来”开幕当天,周雷打造了极具地域性的沉浸式多感官水上剧场——“水礼:答案在水里流淌”,得到了观众和主办方的高度评价。水上剧场包括5个部分:冰钟、第一次演讲、水的召唤、一分钟电影、点燃蜡烛听声音。



WechatIMG44.jpgWechatIMG10.jpgWechatIMG4.jpgWechatIMG5.jpg